马克·吕特,1967年2月14日出生于荷兰海牙,是荷兰政坛的标志性人物。作为荷兰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,他在2010年至2024年的14年间,带领荷兰度过了经济危机、难民潮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挑战。
2024年10月1日,他正式接任北约秘书长,成为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荷兰人。他的政治生涯以务实著称,善于在复杂的多党联合政府中寻求共识,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灵活的外交手腕。
吕特并非出身显赫。他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历史,毕业后曾在联合利华公司工作,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。进入政坛后,他以自由民主人民党(VVD)领导人的身份崭露头角。
他的执政风格低调却高效,曾被媒体称为“欧洲最无聊的领导人”,但这恰恰反映了他稳扎稳打的特质。担任北约秘书长后,他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动荡的世界: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尚未平息,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持续扩大,而北约内部的分歧也从未消退。
在吕特看来,北约的使命不仅是保卫欧洲,还要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挑战。他上任后迅速推动北约与亚太国家的防务合作,试图将这一军事同盟的影响力延伸到西太平洋地区。他的经历和理念,使他成为连接欧洲与全球安全格局的关键人物。
吕特的警告:中俄联手阴影下的北约危机
2025年7月,吕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表达了对中俄合作的担忧。他警告说,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武力行动,美国几乎必然会介入,而这将导致美军在亚太地区投入大量资源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可能抓住这一时机,从东部边境对北约发动攻势,试图洞穿其防线。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全球关注,因为它不仅点明了中俄之间的潜在协同效应,也暴露了北约在军事准备上的不足。
近年来,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2023年3月,中俄两国签署了《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》,明确表示双方将在军事领域加强合作。此后,两国联合军演的频率和规模显著提升。
根据2025年6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,中俄在远东地区举行了一次代号“东方-2025”的联合演习,动用了超过10万名士兵和数百件重型装备。这次演习被视为对北约及其亚太盟友的直接回应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军工产能也在迅速扩张。据网易2025年6月22日的报道,普京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,2024年俄罗斯的弹药产量已超过北约国家的总和。
这一数据虽未得到北约官方证实,但德国之声在2025年6月25日的分析中指出,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持续攻势表明其后勤能力不容小觑。吕特正是基于这些事实,提出了俄罗斯可能趁乱行动的假设。
吕特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,是中国大陆对台湾可能采取的武力行动。2025年6月,美国之音报道称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扩张速度令人担忧,其海军舰艇数量已超过美国,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尤为密集。
北约内部的情报显示,中国在2024年至2025年间显著增加了对台海地区的军事演习,演练内容包括封锁和登陆作战。吕特在演讲中特别指出:“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扩张增加了台湾冲突的风险,而这不仅仅是亚太问题,而是全球安全问题。”
他认为,一旦台海爆发冲突,美国将不得不调动其航母战斗群和空军力量,这将削弱其在欧洲方向的威慑力。观察者网在同日报道中提到,美国智库模拟的台海战争情景显示,美军可能在初期占据优势,但长期作战将使其资源捉襟见肘。
吕特的警告还直指北约自身的短板。他坦言,欧洲国家的军事准备远远落后于俄罗斯。根据网易的报道,一名北约高官曾透露,北约能在30天内动员超过30万大军,但装备和后勤保障存在明显不足。
德国的坦克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减少,士兵训练水平也难以与俄罗斯的职业化军队抗衡。更令人担忧的是北约内部的协调问题。吕特上任后多次呼吁成员国增加军费,但效果有限。
观察者网援引消息称,特朗普曾公开要求欧洲国家“大笔掏钱”,否则美国可能减少对北约的支持。这一背景下,吕特不得不面对一个分裂的联盟,既要应对外部威胁,又要安抚内部矛盾。
马克·吕特的警告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2025年全球安全的复杂图景。中俄合作的加深、美国的两线压力、北约的内部困境,交织成一幅画面。
他指出,西方国家必须正视自身的弱点,迅速行动起来。然而,安全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游戏。和平的钥匙不仅掌握在北约手中,也取决于大国间的相互理解与克制。
参考资料
博鳌亚洲论坛丨美国前商务部长谈美中关系:和则天下利 建设积极双边关系.中国网 [引用日期2025-03-26]
外交部:美国从未停止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.央视新闻客户端 [引用日期2025-04-09]
国防部:美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.央视新闻客户端 [引用日期2025-04-09]
日照股票配资,炒股配资知识,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